粒度(目)200
亞甲亞蘭吸附值(mg/g)180-205
干燥失重(%)12
鐵(%)0.10
酸堿度(ph)7-11
表面積(m2/g)900
表觀密度(g/cm3)0.40-0.50
活性炭是一種用途廣的工業吸附劑,它是利用木炭、各種果殼和煤等作為原料,通過物理和化學方法對原料進行破碎、過篩、催化劑活化、漂洗、烘干和篩選等一系列工序加工制造而成。活性炭自1900年問世以來,其應用歷程當中經歷了兩件大事,一是在20世紀20年代次世界大戰中被用于制造;二是在20世紀40年代數以百計的自來水廠用活性炭脫臭。活性炭的吸附性源于其特的分子構造,活性炭的內部有很多孔隙,每克活性炭的內部孔隙如果鋪展開來可達到500~1700平方米,正是這種特的內部構造,使得活性炭具有優異的吸附能力,活性炭的應用非常廣泛,
活性炭經過高溫活化及造孔徑調節技術處理,使其具備了廣大的比表面積及豐富的與室內有害氣體分子大小相匹配的孔隙結構,于吸附、苯系物、氨、氡、TVOC、等數十種有害物質等、所有對人體有害的氣體及空氣中的浮游。具有吸味、去毒、除臭、去濕、防霉、殺菌、凈化等綜合功能,在吸附有害氣體的同時,殺滅霉菌、大腸、金葡萄球菌、膿菌等致病菌,抑制流行原的傳播,徹底清除室內環境污染。
磷酸等酸性活化劑制備的活性炭表面以酸性基團為主 ,對堿性物質吸附較好;KOH、K2CO3等堿性活化劑制備的活性炭表面以堿性基團為主,適合于吸附酸性物質;而采用CO2、H2O等物理活化方法制備的活性炭表面官能團總體呈中性。

活性炭吸附機理:
活性炭吸附是指利用活性炭的固體表面對水中的一種或多種物質的吸附作用,以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活性炭的吸附能力與活性炭的孔隙大小和結構有關。一般來說,顆粒越小,孔隙擴散速度越快,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就越強。吸附能力和吸附速度是衡量吸附過程的主要指標。吸附能力的大小是用吸附量來衡量的,吸附速度是指單位時間內單位重量的吸附劑所吸附的量。在水處理中,吸附速度決定了吸附劑與污水的接觸時間。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廢水處理的要求,椰殼活性炭的研究從本身的微孔結構和比表面積,逐步發展到研究表面官能團對椰殼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響。就不如:1.活性炭與膜聯用法是利用活性炭對有機物的富集作用和對水中溶解氧的選擇吸附性,在溫度及營養物適宜的條件下,使活性炭表面上生長好氧微生物,將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氧化作用協同起來。
采用此法,不僅可以廢水的處理效果,而且能夠較大幅度地活性炭的使用壽命,同時還可以處理成本,簡化運轉操作。這是一種新近發展起來的污水處理技術。2.活性炭本身巨大的表面積為水中的化學反應提供了大量的反應場所,了反應物碰撞的機會,加速了反應的。
對于某些密度大于水或容易形成沉淀的催化劑(例如某些金屬催化劑),活性炭的存在使這些催化劑可以長期與反應物而不被生成物所覆蓋,這對于含重金屬離子廢水的處理有重要意義。3.活性炭改性就是指用一定的處理活性炭使其表面官能團性質及數量發生變化。
不同的處理可以不同的改性活性炭,如以去除有機污染物為目的的活性炭表面改性的研究方向是:表面內酯基及羧基等含氧官能團的含量,活性炭表面的疏水性。總而言之,對于發展情況及前景的活性炭生產與應用都是比較晚,在20世紀初開始發展活性炭的生產,的活性炭事業在20世紀50年代才真正建立起來,70年代有了較大的發展。

活性炭中的微孔比表面積占活性炭比表面積的95%以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活性炭的吸附容量。中孔比表面積占活性炭比表面積的5%左右,是不能進入微孔的較大分子的吸附位,在較高的相對壓力下產生毛細管凝聚。大孔比表面積一般不超過0.5m2/g,僅僅是吸附質分子到達微孔和中孔的通道,對吸附過程影響不大。
本公司,質量、信譽、服務、價格、真誠合作 歡迎您的致電
http://www.izntdesign.com